济南,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泉城,在2016年迈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启动了全面而深远的总体城市设计。面对城市发展变迁,设计的路径选择和策略显得尤为关键,旨在解决城市面临的挑战,以不同阶段的需要为导向,济南采取了灵活的技术路线。
规划提出,山东将构建“两圈四区、网络发展”的总体格局,两圈四区即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和烟威、东滨、济枣菏、临日四个都市区。济南都市圈重点突出省会城市优势,强化与周边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等城市同城化发展,建设成为半岛城市群向中西部拓展腹地的枢纽区域。
东部产业带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东部产业带地处主城区东侧,东起孙村,西至大辛河,南起济王公路以南一带山体,北至济青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用地约12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主要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出口加工业。东部新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
冯江与刘虹合作编著的《中国建筑文化之西渐》一书,深入探讨了中国建筑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与影响,该著作于2008年在武汉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冯江还参与了译著工作。
《自由冥想:小型公共建筑》聚焦公共建筑设计,从视觉艺术、界面设计与色彩效应角度出发,深入解析全球代表性的30多座公共建筑作品,深入挖掘案例的独特建筑特色与设计理念,通过设计师、建筑师与城市规划师的视角,展现公共建筑设计的最新趋势。
涵盖各类公共建筑项目,本书图文并茂,融合实用性与欣赏性,旨在引导读者通过品味独具特色的公共建筑,领略设计师开放创新的设计理念。从视觉艺术、界面设计、色彩运用出发,本书旨在揭示公共建筑的美学与功能的融合。每一座建筑作品都是设计者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是城市空间与文化氛围的体现。
深圳市格觉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长期深耕室内设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类资源。多年来,该公司在策划设计图书方面展现出非凡的才能,成功出版了多部重量级作品,赢得了广大设计师的广泛好评。
1、傅娟的学术研究领域广泛,尤其关注岳阳的历史变迁。她发表了多篇具有深度的学术论文,如《清乾隆年间岳州府城的城市建设》和《岳阳近代西式建筑》,这些论文深入探讨了岳阳城市的历史发展和空间转型,为理解和研究近代岳阳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资料。
2、其间于1986年6月至1988年12月在哈佛大学经济系担任研究助理,1987年10月至1988年6月在哈佛商学院研究处担任副研究员。1989年9月受聘于世界银行贸易政策处任青年专家;1990年3月至1991年10月在世界银行东欧司任青年专家;1991年10月至今在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司任经济学家。
3、在自开商埠的促进下,岳阳开始近代城市转型的历史过程,并最终导致城市空间形态由传统农业社会型向近代工业社会型转变。岳阳的发展在近代中国自开商埠城市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论文运用近代城市史、城市形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近代岳阳城市转型和空间转型历史进程和内在演变规律进行个案实证研究。
生态城市主义: 尺度、流动与设计一书的核心目标在于深入探讨和阐述生态导向的城市设计理论。首先,该书从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出发,通过五个关键设计维度,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它追溯了生态城市主义理念的理论渊源,分析了其发展历程和典型范例的转变,揭示了其理论脉络。
生态城市是对传统工业城市化运动的反思和改进,体现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应对“城市病”、追求绿色文明的创新举措。它顺应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标志着发展模式从单一的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生态综合发展的转变。
景观设计学:新美学与生态城市主义(2010No.5总第13辑)》是一本专注于景观设计领域的重要出版物,其核心目标是推动行业进步,提升设计师的视野,以及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
城市与乡村,由—体到分离,再由分离到融合,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 建立在掠夺式利用自然资源基础上的工业文明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主要的社会价值方向,引发了—系列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威胁到地球上各种生命体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有人将工业文明称为黑色文明。
新城市主义的理论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旨在通过城市设计重 建城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新城市主义的城市设计关注的是城市的尺度、结构、形式、功能、文化和生态,它要求城市设计必须将居民的需求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生态有机融合的复合发展模式的转变。它体现了城市发展理念中传统的人本主义向理性的人本主义的转变,反映出城市发展在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上取得新的突破,使城市发展不仅仅追求物质形态的发展,更追求文化上、精神上的进步,即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