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等单位的支持下,科研团队成功在西湖湖西和小南湖部分湖区应用了这项技术。通过生态基底改良,他们重建了超过一平方公里的沉水植物复合群落,形成了一片壮观的“水下森林”。
湿地植物景观修复及设计 湿地植物可以改善水质,为湿地生物供氧;同时增加湿地公园景观 层次。湿地植物主要有五大类型:沼生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耐水湿乔灌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应尽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复杂度,组成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
比如,月季园就是月季岛,厥类植物园就是厥类植物岛,还有柳树岛、杉树岛,岛与岛之间,或以小桥沟通,或以水上浮板相连,“包容”着这些小岛的湖则被命名为“西湖”,甚是有趣。而每个小岛都有不同的生态小环境,踏上厥类植物岛,感到地面湿湿的,因为大多数厥类植物喜欢潮湿的环境。
1、其中,河道曝气技术作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在很多国家被优先采用。
2、用于河道污水治理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加经过培养筛选的一种或多种微生物菌种,试验证明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另一类是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加微生物促生剂(营养物质), 推进“土著”微生物的生长。
3、清游疏浚技术:清游疏浚是清除内源、控制水体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抽干湖河水后清法(干法),如上海市丽娃河就用的干床冲挖清游疏浚工艺,另一种是用机械食接从水中清除游泥,常用的工具是挖泥船。截污纳管技术:截污纳管是从源头上消减污染物的排放量。
4、机械曝气:通过向水体中注入空气或氧气,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水体,如家庭鱼缸、池塘等。(2)生物曝气:利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氧气,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水体,如河流、湖泊等。
1、蓝藻水华爆发一方面与蓝藻本身的生理特征有关,如固碳、伪空泡、光吸收及营养盐利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则与系统内物理、化学、生物环境有关,如独特的浅水湖泊水下光场结构和低的捕食压力。
2、太湖污染与蓝藻爆发的原因,主要是氮、磷等大量累积,湖水的富营养化造成。其主要原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工业生产废水的排放;农业种植中的化肥使用、养殖中的动物粪便随土壤渗入等。防治措施:加大对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居民生活中的污水的处理,减少氮、磷等的排入量。
3、太湖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污染物质被排放到水体中,培育了过多的蓝藻和其他植物。而在夏季高温的天气下,藻类依靠光合作用大量生长,污染产生的营养物质和阳光又是蓝藻的优势因素,于是蓝藻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加,引发了太湖蓝藻的爆发。
1、太湖水质污染严重,1995年全年平均已无Ⅱ类水,Ⅳ类水以上面积占总面积36%,东太湖与湖心区,藻类生物量为5~5mg/l,而五里湖、梅梁湖最差,全年超Ⅴ类水,藻类生物量为5~5mg/l. 太湖水质如此急骤恶化,主要是由于流域内人类活动不当`,如不采取严格而科学的管理措施,太湖的水质及生态难以向好的方向发展。
2、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在条例第六章中得到了严格的保障措施。第四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政府需在重要区域建设生态防护林,如太湖岸线周边500米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1500米,以及主要入湖河道两侧各200米,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3、条例出台的主要考虑可归结为“三个必要性”:首先,保障太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源环境压力大,通过立法手段加强水资源保护和防治,对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其次,巩固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果。
4、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太湖流域管理工作。第六条 国家对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实行地方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与考核评价制度。